去美国留学是很多同学的梦想,但是在申请美国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或多或少的小麻烦,在申请美国研究生和博士的过程中,推荐信已经成为了申请材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留学申请和求职而言,在完成和提交推荐信的过程中,有哪些是申请者需要格外注意的呢?
■推荐信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是申请者必须注意的:
·得到推荐信,等于被行业内知名的机构、公司或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认可,这是能力上的背书之一;
·推荐信的内容,可以证明申请人在某一领域内具备经验和熟练度,可以快速融入全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这是能力上的背书之二。
因此,在考虑如何准备推荐信的时候,我们尤其要重视推荐信与申请人的关联性因素——首先,推荐人及推荐人所处的机构需要与学生未来申请的方向有一定关联;其次,推荐信的内容需要高度贴合申请者未来的申请项目(无论是留学申请还是求职申请),否则推荐力度将受到一定影响。
虽然美国大学在推荐信的准备和筛选上要求的十分严格,但对于推荐信的提交过程的要求却相对宽松。很多项目允许推荐人在DDL之后补充提交推荐信,而不会对申请结果带来影响。
西北大学明确要求推荐信中体现与申请者所申请项目的直接关联,因此推荐人的选择非常重要:
■必需——美国大学的推荐信要求
在美国研究生项目的申请页面,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对于推荐信的直接表述。包括了数量、提交方式、以及对推荐人身份或推荐信内容的一些建议。
纽约大学对于推荐信的说明较为详细,其中明确了推荐信的数量:
纽约大学的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NYU-GSAS)在说明申请人需要准备的推荐信时,首先指出,除极少数专业不要求推荐信数量外,建议推荐人准备三封推荐信(对应三名推荐人)。事实上,三封推荐信在美国研究生阶段的申请中是较为常见的要求。下图所示的声望极高的杜克大学经济学硕士项目也有类似的要求。
■套路——推荐人的选择讲究多
当申请者即将开始申请时,或许已经准备了远多于院校要求的推荐人数量。在申请不同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有可能选择不同的推荐人组合。那么,选择推荐人具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推荐人应如何组合呢?
例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就明确地给出一系列推荐人选择:faculty member, employer, coach, mentor, teacher等均可作为推荐人。一般我们会将推荐人分成以下几类,并在申请时择优选择、组合搭配。
常规人选Required (usually)
·重要研究项目导师
·重要实习的上司
由于美国研究生院招生时更重视申请者的综合实力,如理工科申请者的科研和学术能力、金融管理类申请者的社会人脉和实习工作经历等,因此,跳出常规课堂以外的推荐人,如科研项目的导师、实习中的领导均为常见的、理想的推荐人人选。
同时,我们在选择此类推荐人时,不应过分追求推荐人的高级别,而需要首先考虑该推荐人是否足够了解申请者的项目经历。两个人的关联性越强时,推荐信往往越有说服力。
努力争取Desired
·行业知名学者
·与目标申请学校有联系的老师
得到行业中举足轻重的KOL推荐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也有人在过分追求推荐人名望的同时忽略了彼此的了解程度。因此在选择名人作为推荐人时,推荐信的内容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如果推荐人与申请目标项目有直接联系,如推荐人是该学校的知高校友、或推荐人与该院系中的教职员工熟识等,都有可能增强推荐的效果。因此,此类推荐人是不可多得的优质选项。
备选Back-up
·班主任
·取得过高分的课程授课老师
当项目经历有限,或推荐人储备数量较少时,最了解推荐人的恐怕莫非学校中的带课老师了。其实不仅仅是带课的老师,大学班主任、年级或院系的领导也可以作为推荐人。
此类推荐人的优势是对申请人接触时间长、了解程度较高,且由于来自同一领域,推荐信的内容与申请项目也有相关性。因此,此处的“备选”型推荐人并非“备胎”,在很多情况下,此类型的推荐人完全可以作为首选,在申请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不建议选Discarded
·无任何直接联系的学者
在Required和Desired两个部分中,我们已经反复提及推荐人与申请者的关联、与目标项目的关联问题。假设我们申请金融专业,但选择了一位土木工程出身的地方官员,虽然推荐人可能在当地的威望较高,但从专业性上来讲,这份推荐信将很难经得起美国面试官的考量。
对于普遍缺乏项目经历和经验的国内申请者来讲,在推荐人的储备和选择上会体现出与外国学生(包括在海外读书的中国学生)的明显差距。因此,在本科阶段的项目积累中,也需要积极与导师沟通,争取让导师加入自己的“recommender pool”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