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其他栏目>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出国留学别掉进这两大舒适圈陷阱

害怕Social,直到毕业都没交到外国朋友

很多同学在出国前都下过决心,要过不一样的生活,认识外国朋友,让自己的圈子更加多元化。但是一直到毕业了,还是没有交到一个外国朋友。

像常见的英语培训班广告上面的人,

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用流利的英文和外国人谈笑风水?——不存在的

现实就是,大部分的留学生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都选择窝在家里,看看国内热门的综艺或者电视剧。偶尔也会和朋友聚在一块儿,对国内不同地方的方言进行一番深入学习。

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出国读书的人数自然也每年增加。去任何地方学习,我们都总能找到一两个老乡。这倒是一些留学生创造了一个封闭的舒适圈。

从一开始的「我要不一样的生活,交到外国朋友」到「也没必要非得交外国朋友,我现在就玩得挺好的」。那个不一样的自己,一开始很幸福地等待着这个诞生的机会,然后又黯然无声地夭折在半路。

为什么会这样呢?

01

害怕失败,所以会轻易放弃或者不去尝试。

Social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是个难题。

往往我们可以阅读艰涩的学术材料,把GPA刷到3.8以上,拿到教授的推荐信等等。

但是,在日常交流这件事上,却总是感到有心无力。

很多人觉得和外国人做朋友就是要「没话找话」,聊的总是那些很肤浅的话题:你今天怎么样啊?上了什么课啊?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啊?一次两次过后,就会有人说了,唉!和外国人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英语说不好,文化背景又不相同,根本就像两个世界的人嘛!

哪怕很多人在出国前的目标之一是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增长自己的眼界。但在实际行动之前,他们却会在心里设下很多陷阱,用各式各样的理由去说服自己放弃。

外国人和我们之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差异,我们之所以把这个当作理由,无非是害怕自己说错话、丢脸、被讨厌等等。英语原本是一种沟通的工具,但现在成为了束缚我们与人交流的绳索。

02

从不主动,害怕提问。

中国学生出国后还是会被以往的传统学习环境影响,很注重课堂纪录,不会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哪怕他们知道,外国更推崇的教育方式是互动形式的。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能不主动、能不做第一个,那就是最安全的。

但是舒适感和安全感,可不是让我们进步的东西哦!

因为想要维持内心的安全感,在上课的时候听不懂也不会主动举手发问。即便教授问道:「有没有人有问题?」,这些学生还是会既纠结又焦虑地沉默着。心里想着,等一下去问问一起修这门课的朋友就好了。

谁知道朋友也是抱着同样的心态。这是多么常见的互坑啊!

我们都很爱舒适圈,因为可以按照惯性做事儿,轻松、没有压力。在人际关系上的舒适圈,就是一直和特别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在这种关系下你可以做自己,不怕得罪对方,也不怕对方会轻易离开。如果想要结交新朋友,那就得踏出舒适圈,冒着被拒绝、被冷漠对待的情感风险。

而且你往外踏了一小步,过一段时间后,它又成了你的舒适圈。你又得冒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再往外踏出一步。听上去多累啊!可就是得这样,你才能拓展自己的眼界、能力和未来的可能性啊!

好多人觉得留学多好啊,镀层金就能回来高薪就业。确实!留学或许意味着更高的起步点,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有人能飞黄腾达,自然也有人能把一手好牌打烂。而离开舒适圈,就是迈向前者的第一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