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直是留学的大热门之一,笔者早年也曾在英国学习生活过,算是对这个国家有一些了解。今天,就从英国着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见。英国在很早以前就把接纳海外留学生列为教育产业的一项政策,向各个级别的学生提供各种专业的学习和相应的学生签证。
和美国签证政策不同,英国的学生签证较为宽松,只要能有合理的资金证明以及学校发给的OFFER,一般都会给予签证,甚至有语言学校的OFFER,也会给予相应期限的签证。由于英国是非移民国家,因此,大多数学生会在结束学业后回国,很少能够在当地留下。
英国有大大小小的大学一百多所,数量仅次于美国,既有大而广的综合类院校,也有小而精的专业类院校。学业最终目的是要为工作服务,基于这一点,我们来选择申请的学校和专业,并为它们排定优先次序。
市面上有各种学校排名,怎样有效使用这些排名资料呢?如果同学决定留学后,直接回国工作,那么可以参考的排名是各类院校的综合排名以及辅助的专业排名,比如Quacquarelli Symonds (QS,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 Time Higher Education (THE,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等。
如果同学决定留学后,想先在当地工作,那么可以参考的排名是各类院校的专业排名以及辅助的综合排名,比如Financial Times (FT,https://www.ft.com/)等。
为什么工作地点那么重要?因为不同的工作地点决定了你该如何辨别筛选你拥有的数据。国内各类企业招人,基本都看综合排名,或者有些企业、政府机构等会以这些排名为依据或者有相应的要求。
但如果想留在当地工作,当地人看重的是专业排名。综合排名考虑的学校整体,会把所有专业都融汇在一起,有的学校虽然有各类学院,各种专业,但在师资,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分布并不均匀,有些学院教授多,牛人多,项目多,有些学院就相对贫乏,综合以后,就是平均,看不清本质。所以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定位,进行选择。
具体从操作上来说,先选定大致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限于某一层级的,也可以是有梯度的,比如TOP10选3所,TOP10-20选5所,TOP20-30选2所。一般来说,梯度性的选择能够有保底的学校和专业。
下图展示了选择申请的过程。如果时间足够,可以有足够的调研,可以按照这个流程分轮申请,在每一轮申请得到结果后进行目标调整,自我评估调整和申请材料调整;如果有时间压力,该过程很有可能只会执行一次,那么推荐梯度性分散申请,以降低风险,获得OFFER。
根据我的观察,多数申请都是一轮的,很少有人会做几轮,来不断调整,不断完善递交的材料(那些软性的材料,比如申请书,自我陈述,推荐信等;硬性材料,比如学术成绩单,是定死的)。不断调整申请材料固然会费时费力,但却能申请到同等条件下最为心仪且匹配的学校和专业,所以有时间的话,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