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的暑假,在决定去英国读书之后,妈妈对我说过:“记得多交点外国朋友,多练练英语。”我当时笑说她这不是让我“崇洋媚外”吗?我说交朋友才不看国籍,能聊得来就是朋友。我说都是上过国际学校考过雅思的人了,语言不成问题。然而我当时并没有想到,“不成问题”的语言问题会成为几个月后我最大的一个心结。我自诩是个英语不差的人,三年的英语论文写作、演讲,两年的雅思培训,每天不断的英剧美剧。我知道这些只是基本功,知道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语境下我还需要加强。但我仍然抱有自信。做好了哪怕说话结巴都不要紧的准备,只要敢说就行。带着这样积极的心态和三个半身高的箱子,我来到了英国,住进了学校的寝室。满怀期待地开始了我想象中略有磕绊但不断进取的积极人生。我第一次见到我的英国邻居是在搬来两天后。从早上听到他挪动行李箱的声音就又紧张又激动,早早起床,多次不经意到厨房偷看人到了没,构思着一个完美流畅的开场白,幻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听到英音还抱有一丝欣喜。当那个金发碧眼的小哥带着爽朗的微笑,友好地跟我握手并说“Hello”后,我的脑袋里突然感觉多了一个发条,它被拧得很紧很紧,仿佛一松手就会不受控制地乱窜。我的开场白很顺利,意外的顺利,没有严重的口音,没有语法的大错误,也没有我想象中的口吃。英国小哥在告别的时候还惊讶地说,你英语真好。但我并没有如想象中开心。我更感觉像是被要求了,不是被他,而是被我自己。我意识到自己说话有多快,表达有多努力地贴近本地人用语,说完之后有多心悸。我没有如我想象中一样表达欠佳,相反的,我超常发挥,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对自己的英语有了强迫症。来英国的前几个月,我时不时会听到一句话,“你英语真的很好”。有些是中国人,有些是外国人,有些是朋友衷心的赞美,有些是出于礼貌的夸奖。我每次都是又开心又心虚地接受它。我知道我的英语没有好成那样,只不过是说话自信,语速比较快。有朋友问过我英语怎么练那么好,我笑着说就不要脸呗,管你说的对不对,就得敢说。我确实是这么做的,我尽可能多的参加外国人多的社交活动,在最开始的几堂课上主动找同桌说话,主动找我的邻居说话,哪怕没有话题也硬挑话题。我也因此脸熟了很多白皮肤黑皮肤的面孔,走在外面会收获很多偶然的“hello”我也因此满意过,但不觉得踏实。总觉得这是我不同于别人的一个标签,告诉我自己不可以掉链子,要时刻超常发挥,要时刻保持自信。我会不自觉去暗自评价身边中国朋友的英语,ta哪里比我好,哪里没我好,发音标准吗,这句话听懂的比我多吗,别人对ta的反应是不是更热情一点。有几个在英国长大的同学,他们说话带有不明显但自然的英伦腔调,表达不一定时时准确地道,但是他们说话的姿态很放松,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自信和无所谓。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羡慕他们,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把交流当做打仗一样,非赢即输。有段时间我认识了一群同专业的英国本地同学,几个人曾经一起出去喝过酒聊过天,我是里面唯一一个亚洲人。第一次跟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震惊了。可能是因为本地人居多,唯一的亚洲朋友看上去也很native speaker的样子,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内容都直上几个台阶,时不时的方言,俚语和本地笑话让我措手不及,我基本是十句里只能听懂三句。为了不让自己出丑,我只能拼命往肚子里灌酒,听他们说话比听听力还认真,以及抓住他们大笑的时间扯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如果某一句他们的梗我听懂了,我就会疯狂地接,热情地回,就怕这个村过了没这个店了。那个晚上过得心惊胆战,我觉得脑袋里的发条险些断掉。我也是从那天意识到,有时候本地同学跟国际生说话是会考虑到自己的语速,口音和表达方式的。我知道是出于友好的行为,我也知道这是必然的语言差异。但我无法控制地为自己感到羞愧,反复质问自己别人是不是跟你说话的时候降了好几个level,而你还在沾沾自喜不以为知?很多时候你是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想法多么偏执,多么无厘头,道理你都懂,但你就过不去心里那个坎。我很长一段时间不看中国电视剧电影,不看中文小说,也不怎么听中文歌,把自己泡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里,想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梗,想活得更西化一点。哪怕再怎么挣扎于自我逼迫和自我怀疑中,出门也要化上欧美妆,穿得欧美一点,带上那点可以和自卑混淆的假自信上街。和说中文的朋友待在一起玩是真的开心,但同时又有莫名的罪恶感。又渴望又害怕听到那些“你英语很好啊”,“你是不是在英国读的高中啊”这些话。我会揣测外国朋友跟我说话时的想法,甚至于有时候听到一些国际生说着磕磕绊绊的英语时,觉得别人这样无所谓的同时警告自己不能这样,同时还挑剔着这样刻薄又双标的自己。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上,我喝多了,走不动路,只好在角落里坐着,还笑嘻嘻告诉别人:“你看我还会切换语言呢,就说明我还很清醒”。一个乌克兰姑娘走过来跟我搭话,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就聊到语言问题,她感叹道:“我们真的花了很多精力去融入这里的生活,并且还表现得像我们自来熟一样”,我突然绷不住了,嚎啕大哭,引来了不少侧目。我一直不愿意当回事的心事被她一语道中,我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对她说:“真的太累了,太辛苦了”那个跟我平时没说过几句话,甚至还被我以为过瞧不起我的姑娘,温柔地回应我说:“I understand.”临近开学前,我曾经跟我的一个朋友倾诉过我关于融入不了新环境的担忧,她很认真地跟我说:“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独自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家去生活学习的人,这件事本身已经非常勇敢了,你要意识到这点,你很好,你会自动适应的。”很久以后再回想起来,才发现其实出国前就应该明白的道理,一直被我忽视了。接近一年的强迫社交,强迫融入,都是我对自己的不自信和盲目的逼迫。明明交朋友聊天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我却一定要把它搞得像打仗一样,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过度批判自己,把自己逼得一团糟。而当我真的开始为了聊天而聊天,为了社交而社交的时候,才活得像我最开始想象的样子:与国籍无关,聊到喜欢的话题,不管是什么语言,不管说的什么,我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能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开心,因为有了共同话题而开心,而不是因为自己语言发挥到不到位。害怕得不敢说话也好,害怕得拼命说话也好,待在comfort zone也好,强迫自己不回到comfort zone也好,都是我们给自己强加上去的发条,让自己活得战战兢兢,担心被人的看法,没有不紧张的时候。 因为你们已经足够优秀。
想要了解更多详细的留学资讯,以及你想咨询的留学问题,请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易致留学”,里面有我们老师的微信可以扫码添加,咨询哦,易致留学为你助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