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中对英语阅读的要求以及大学补充文书常见题目所反映的中国学生的阅读短板,对有意申请美本的中国学生在提升“信息类文本”(Informational Text)的阅读广度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各位在有限的时间中做到有的放矢。
世界顶级成功人士有何共同爱好?答案很简单:博览群书。
每天1-3本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美国第26任总统、军事家、政治家
每年约200本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著名侦探推理小说作家
每天500-1000页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全球著名企业家、投资者、慈善家
每年约50本
比尔·盖茨(Bill Gates)
“微软”联合创始人
美国超人气“企业人才训练师” Steve Siebold在读大学时采访过一个百万富翁,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一心成为有钱人的他之后花了30年的时间采访了1200名超级富豪并研究他们的致富秘诀。他发现了富人有许多共同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他们都是阅读达人,并且读的都是有营养的书(educational books),用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眼界。与收入水平低的人不同,富豪们较少读小说一类用以消磨时光的读物。
比尔·盖茨博客上的书评专栏
https://www.gatesnotes.com/Books#All
我们看过很多名人从大学辍学创业的故事,例如比尔·盖茨(其实该学霸只是因为提早修完了所有学分)。但辍学不等于停止学习,很明显,各大成功人士都非常注重持续地学习(中国的土豪们可能例外)。
博览群书的好处不必多说。那么,对于希望到美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先祝各位学业有成吧)来说,“博览群书”在升学上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同学们又该如何有的放矢?
美国课程标准在英语阅读上的要求
大部分要到美国升学的中国学生都要面对新SAT考试。可谓与此美国新“高考”挂钩的是为美国K-12年级制定的、主要针对英语和数学两个学科的“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SAT出题机构College Board主席David Coleman在2012年上任以前是“共同核心”的主要设计者之一,而向来关注国民教育的比尔·盖茨也出钱出力推动该极具争议的课程标准在全国范围的实施。
“共同核心”在文学作品(literature)、信息类文本(informational text)、基本阅读技巧(foundational skills)三个方面对美国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作出了明确的分级要求,且在前两个方面的要求中包括了对“阅读范围及文本难度”(range of reading and level of text complexity)的要求。
这体现了“共同核心”的宗旨:让学生在多个学科上“为大学学习及职业生涯”( for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in multiple disciplines)以及“为教室以外的生活”(for life outside the classroom)做好准备。
“共同核心”采用情况:棕色=已采用,黄色=未采用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不只是英语老师的事,还应渗透到数学、科学、历史等各个课堂——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只会分析文学作品是远远不足以应付大学学习及日后的工作的,他们必须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学会阅读及分析自然科学及社会、历史研究方面、带大量事实及背景知识、有一定难度的文本,并能熟练有效地使用英语语言表达各个学科领域的思想。
而在给“文本难度”分级时,“共同核心”主要考虑三个维度:
1)质(Qualitative)——文本含义及结构、语言常见度及清晰度、知识背景要求等;
2)量(Quantitative)——词频、句子长度等通常用计算机软件测量的因素;
3)读者与任务(Reader and Task)——学生的兴趣、动机、认知能力、知识储备等。
虽然“挂钩”一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认可,但通过对比新SAT考题和“共同核心”对各项能力的要求不难看出两者的联系,例如阅读文章涉及的话题范围更广(包括科学、历史及社会研究等)以及会考察学生的文本及数据分析能力(“共同核心”强调提升学生“信息类文本”的能力以及扩大该类文本的阅读面)等(更多关于新SAT阅读难度的信息,请参考本公众号文章“我们该如何阅读——浅析新SAT给中国学生带来的挑战与启发”)。
升学文书常见题目所反映的问题
美国不少大学的补充文书喜欢问跟书有关的问题,如普林斯顿、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补充文书就有列举“你最喜欢读的五本书及它们的作者”一题。即使对于不打算申请这些顶尖名校的学生,在准备文书写作及面试的头脑风暴课上,我们也常常要求学生回答这题,以便应对升学“常青题”(也包括许多名牌私立中学的学生文书及面试题目)“请讲讲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题目只要求列举,不要求写任何评论,但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却是已经是一道难题。他们中很多人无法独立完成这个短短的书单,至少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因为他们已经很久(至少最近一两年)不读什么课外书了。
许多同学最起初列的都是英美小说,大多还是经典作品——这一看就是除了学校英语课上布置的作业以外啥也不读的。喜欢看小说没有问题,但只喜欢(或者说是只知道)看小说就有问题了——书单是反映申请者兴趣、个性与文化素养最重要的窗口之一,申请者最好在非文学作品中、至少是非虚构文学作品中也选出代表作。那中外文学各选一本,其余在自己感兴趣的2-3个领域各选一本,如何呢?选前两本大概不难,选后三本往往就有难度了。
这是笔者在以往工作中发现的中国学生一个较为突出现象。很多学生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但除了课本和习题集以外,他们鲜有读过这个领域的书籍或杂志。很多男生喜欢自然科学、也打算在大学选修自然科学,却说不上几个相关书名。很多女生喜欢时尚,但只停留在看明星衣着新闻及画设计图的层面,却没有翻过任何一本热门的时尚类畅销书,对时尚行业知之甚少。
很多学生说,因为课业负担太重,还要考标化、做活动,根本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与其说这是原因,不如说是个结果。中国学生课外书读得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迫切的需求,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需求的存在——大多数学生接受的应试教育并不太需要学生们通过大量阅读、对比各路信息便能应对,因此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甚至没有兴趣去了解跟书有关的信息。
择书的首要标准:博
准确的说,要改变中国学生知识结构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不在读物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内容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及各学科读物类型的多寡。广泛阅读能提升词汇量及知识储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写作能力,也有助于开放思想、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在挑选读物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兴趣”和“文本难度”。首先,得跟着兴趣走。从最感兴趣的领域开始,通过广泛阅读不同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加深自己对该领域的了解,至少做到“有话可说”。在这些领域,要选择一些学术性较强、语言难度较大的读物(这些书不是看来消磨时光的)。同时,也要有意拓展兴趣的广度,在不熟悉或不算最感兴趣的领域则不妨从趣味性较高的读物入手。但没有必要坚持把一本书读完,对于实在读不下去的书,那就果断放弃、寻找下一本吧。
“如果一本书我翻到第50页都还没对它产生任何兴趣,那我就不读了。”
—— Harriet Klausner(已逝知名速度者,曾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过31014篇书评 )
有效提升阅读总量
没有“读书破万卷”,如何“下笔如有神”?没有“博览群书”如何做到“旁征博引”?既然要拓宽阅读范围,阅读量必然相应增加。怎样才能成功应对?我们不妨看看达人们都是怎样阅读的。
要读得够快
沃伦·巴菲特则感叹自己因为阅读速度不够高而浪费了十年的宝贵时光。比尔·盖茨说如果每人只能拥有一个超能力,他希望拥有快速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要提量,首先肯定是要提速。
福布斯网站专栏作者 Brett Nelson 在“想成为成功人士?你读得够快吗?”(Do You Read Fast Enough to be Successful)一文中估算到:一个成人如按每分钟600个词的速度,每天需要约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包括浏览新闻网站和博客(约读20篇文章,平均每篇500个词)、看杂志(如福布斯、纽约客、纽约时报等,其中每种杂志约25页值得读,每页约900个词,而一般看五种周刊或半月刊)、看书(按每本书10万个词、每月一本的速度)以及阅读邮件及社交网站帖子。而这还只是为了能让自己跟得上时代而进行的最基本的阅读(That’s not a luxury. That’s what it takes to keep up.)。